审计程序是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所遵循的一系列规范步骤,旨在确保审计工作的系统性、条理性和有效性。通常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审计计划
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审计机关根据法定的审计职责和审计管辖范围,编制年度审计项目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重点和资源安排。
编制审计工作方案:在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确定后,审计机关业务部门应进一步调查,确定审计目标、范围、重点和项目组织实施等内容,并编制审计工作方案。
审计实施
了解被审计单位:审计人员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组织结构、业务性质、企业规模、内部控制、经营风险和基本财务状况等。
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审计人员需要评估被审计单位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并确定相应的审计程序。
实施审计测试:审计人员会进行各种审计测试,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和分析性程序等,以验证审计证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收集审计证据:审计人员通过审查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有价证券等方式,收集审计证据。
审计报告
撰写审计报告:审计人员根据审计测试结果编制审计报告,详细说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包括潜在的财务风险、违规行为和内部控制系统的缺陷等,并提出改进建议。
后续行动: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审计报告中的问题和建议进行后续跟踪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建议
确保审计程序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在制定审计程序时,应确保全面覆盖被审计对象的业务范围,并考虑到风险点和关键控制环节。
注重审计证据的收集和分析:审计证据的收集是审计程序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强审计团队的培训和沟通:审计人员应具备专业的审计知识和技能,并能够有效地与被审计单位和其他相关方进行沟通。
遵循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审计程序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审计标准,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