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创业网-为互联网创业者服务

小额诉讼程序怎么立案的

小额诉讼程序的立案流程如下:

起诉

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

诉状应包含原被告信息、诉讼请求及事实理由等。

立案审查

法院在收到诉状后,会进行立案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的,通知当事人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

不符合立案条件的,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

提交材料

原告需提交原告主体资格的材料(如身份证、户口本、护照等)和证实原告诉讼主张的证据。

提交书证时,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和页数。

交费

当事人应在收到受理通知书之日起七天内预交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

立案手续

立案庭在当事人履行必需的手续和交齐有关证据材料后,在七天内办理立案手续。

排期开庭

立案手续后,法院会排期开庭,并提前3日通知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承办人。

公开审理的案件会提前3日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法院会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审理过程中,法院可能会简化庭审过程,缩短举证期限和答辩期限。

达成调解协议

在庭审过程中,法院会尝试调解,制作调解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生效。

判决与执行

法院审理后做出判决,小额诉讼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判决结果不能上诉。

当事人履行调解书内容或申请执行,可向法院告诉庭提出再审申请。

建议:

在申请小额诉讼程序立案时,要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符合各项条件和要求。

了解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范围和审理程序,积极配合法院的审理工作,避免因不了解程序而影响自己的诉讼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