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开支的计算程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缴费基数
缴费基数通常是职工的工资基数,但也可以根据当地社平工资的一定比例来确定最低档或最高档的缴费基数。
计算个人负担部分
个人负担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个人缴费比例。例如,养老保险个人缴纳比例为8%,医疗保险个人缴纳比例为2%,失业保险个人缴纳比例为1%等。
计算企业负担部分
企业负担部分包括上述各项社会保险的企业缴费比例。例如,养老保险企业缴纳比例为20%,医疗保险企业缴纳比例为8%(含补充医疗保险1.2%),失业保险企业缴纳比例为2%等。
计算总社保费用
将个人负担部分和企业负担部分相加,得到总的社会保险费用。
会计分录处理
在计提社保费用时,需要区分单位负担部分和个人负担部分,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处理。例如,计提单位负担部分时,借方记“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贷方记“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在发放工资时,从职工工资中代扣个人应缴纳的社保费用,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处理。
缴纳社保费用
实际缴纳社保费用时,将单位和个人负担的社保费用一并支付,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处理。例如,借方记“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单位部分)”和“其他应收(付)款-社会保险费(个人部分)”,贷方记“银行存款”。
使用专业工具
为了简化社保计算过程,企业可以使用专业的社保计算工具,这些工具可以根据员工的工资、工龄、职位等信息,自动计算各项社保的缴费金额,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
定期核对
定期核对社保缴纳数据,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较为准确地计算出社保开支,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建议企业定期更新社保计算工具,以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