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域救援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发现事故并发出警报
任何人一旦发现有人在水域中遇险,应立即发出警报,以便尽快组织救援行动。
触发应急响应
相关部门或救援团队应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确保快速反应和行动的执行。相关人员应尽快赶到现场并做好准备。
确定救援方法
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救援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水上救援器材、救生艇、潜水员等。
分析与评估
分析判断灾情,评估风险危害,制定营救方案与备用方案,以及出现紧急情况的急救措施等。
资源调配
合理选用器材装备,对装备进行调试和准备,确保万无一失。视情调集其他船舶配合救援作业,抢救疏散遇险和被困人员。
行动计划制定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进行作业编组和命令下达,明确技术难点和潜在危险因素。
作战行动开展
施救应按照就近先救、水面先救、伤员先救、老弱病残先救的原则进行。
医疗急救
医疗急救人员做好救治准备,设置救护点,随时准备对伤员进行救治。
现场警戒与交通管制
划定警戒区域,设置警戒标志,协调相关联动单位管制事故水域交通,停止事故水域内无关航行和作业,清除警戒区域内无关人员。
信息共享与协同
与水上公安、海事、航道、港务、打捞、电力、通信、气象等有关部门、专业力量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后期处置
事故救援后,组织专业人员对水域现场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并制定改进措施。
在编写水域救援程序时,应确保预案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合规性,并定期进行演练和评估,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救援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