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创业网-为互联网创业者服务

民事诉讼程序怎么起诉

民事诉讼程序的起诉步骤如下:

起诉前的准备

确定管辖法院:一般遵循“原告就被告”的原则,即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诉。特殊情况下,如合同履行地、侵权行为地等也可能有管辖权。一些特殊案件还可以向专门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军事法院、海事法院、知识产权法院等。

收集证据:全面收集与案件相关的证据,如合同、借条、转账记录、聊天记录、证人证言等,证据需能够支持自己的诉讼请求。证据需按照起诉状的份数准备,录音录像证据需要刻印光盘并节录成文字版,所有证据要注明是原件还是复印件,并按时间先后顺序、分门别类整理,制作证据名录。

书写起诉状:起诉状应包括原告和被告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等),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诉讼请求(明确要求被告做什么、怎样做),事实与理由(说明为什么要求被告这样做,服务于诉讼请求)以及证据清单。

立案

现场立案:当事人携带准备好的起诉材料,到管辖法院诉讼服务大厅的立案窗口进行现场立案。立案人员会对诉讼材料进行审查,符合起诉条件的,即可立案,当事人需填写送达地址确认书等辅助材料。

网上立案:当事人也可以通过“各省法院诉讼服务网”或微信“人民法院在线服务”小程序等途径申请网上立案,经法院审查符合条件的可以立案。

诉前调解(非必经程序)

立案后,法院会先对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通知7日内交诉讼费,交费后予以立案。原告可以选择是否同意诉前调解,调解是自愿的,如果有协商调解的可能,建议选择同意。调解期限一个月,如果成功化解纠纷,比起进入诉讼程序,效率要高得多。法院出具调解书,到期不履行也可以申请强制执行。如果调解不成功,案件还是进入诉讼流程。

开庭审理

送达和答辩: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会在5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给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有15天的时间进行答辩。

证据交换和财产保全: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做出财产保全裁定,并立即开始执行。

排期开庭:法院会在开庭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开庭的时间、地点和承办人。

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是民事诉讼的核心环节,主要包括宣布开庭、核对当事人身份、宣布合议庭成员、告知当事人权利义务、询问是否申请回避、法庭调查、举证质证、法庭辩论、法庭调解等步骤。

宣判:在法庭审理结束后,法院会对案件进行评议并作出判决。判决结果可以通过当庭宣判或定期宣判的方式告知当事人。

上诉和执行

上诉:如果当事人对判决结果不服,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执行:法院裁判文书生效后可向人民法院执行局提交强制执行申请书,申请强制执行。

建议在起诉前咨询专业律师,以确保诉讼材料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诉讼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