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质异常处理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异常发现与报告
来料品质异常:由IQC(来料检验)按照相关检验标准判定不合格物料,并进行标示和隔离。来料异常成立后2小时内开具《纠正预防措施报告》通知采购,由采购联络供应商并要求其在4小时内回复临时处理对策。供应商必须在《纠正预防措施报告》发出后的三个工作日内回复完整改善报告。品质工程师需确认供应商回复的改善措施内容是否合格,不合格则退回采购并要求供应商重新回复。改善报告合格则存档,由IQC跟踪后续来料品质状况。
制程品质异常:IPQC(制程检验)在巡检时如发现产品不良或员工作业手法异常时,应及时通知生产技术员和生产组长改善并纠正作业员操作手法。如异常属现场作业人发现,连续3~5pcs或以上需立即找QC确认可否接受。如可接受则对已生产的产品放行,同时通知技术人员调整机器或设备以使产品达到最佳状态。
异常分析与判定
来料品质异常:IQC需确认供应商回复的改善措施内容是否合格,不合格则退回采购并要求供应商重新回复。改善报告合格则存档,由IQC跟踪后续来料品质状况。
制程品质异常:IPQC初步分析异常原因(必要时协同工艺、技术一起进行异常原因分析)后,填写《品质异常联络单》。《品质异常联络单》的填写必须清楚地写明事件发生的日期、时间、地点、批量数、批号、异常数量、不良率、异常状况的描述及异常原因的分析。
异常处理与跟进
来料品质异常:采购接《品质异常联络单》后4小时内转责任供应商。供应商需于1个工作日内针对异常物料提出临时对策,如对异常内部分选使用或退货处理。IQC对该供应商改善后的产品进行加严检验,连续跟进5批无异常则结案,后续来料转正常检验。
制程品质异常:现场IPQC将《品质异常联络单》送本部门主管审核后,由主管将《品质异常联络单》统一编号后转送责任部门主管并在《品质异常跟进表》上签收,相关人员接到联络后按照指示进行作业。
改善措施验证与效果确认
来料品质异常:IQC跟踪供应商的改善措施,确保其有效实施,并在后续来料中验证改善效果。
制程品质异常:责任部门需制定并实施长期预防措施,品管部负责对应急措施进行效果确认,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总结与反馈
来料品质异常:IQC需总结供应商的改善措施,并将经验和教训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持续改进。
制程品质异常:IPQC需对整个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将经验和教训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持续改进。
以上是品质异常处理程序的基本步骤和关键内容。具体实施时,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调整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