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创业网-为互联网创业者服务

猪场免疫程序怎么做

制定猪场的免疫程序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猪场的实际情况、当地疾病的流行情况、猪群的健康状况以及疫苗的特性等。以下是一个详细的免疫程序制定步骤和建议:

猪群分类与免疫

后备母猪:在配种前应进行一次细小病毒疫苗、一次猪瘟细胞苗、一次伪狂犬疫苗的免疫,第二次细小病毒疫苗在配种后7天进行,间隔时间为7天。

妊娠母猪:每年进行4次伪狂犬疫苗、3次猪瘟细胞苗、两次圆环病毒疫苗的免疫,同一种疫苗的免疫间隔时间全年平均安排,不同疫苗的免疫间隔时间为7天。

哺乳母猪:在产后13天左右开始,依次注射圆环病毒、猪瘟细胞苗、伪狂犬疫苗,每次间隔时间为7天。

哺乳仔猪:建议不进行疫苗接种,防病策略主要依赖于母源抗体。如果必须免疫,可在45日龄和65日龄各注射一次猪瘟脾淋苗,70日龄左右注射一次伪狂犬疫苗。

保育猪:尽量减少疫苗的使用,因为每接种一种疫苗会出现三天左右的生长停滞。

季节性免疫

整个猪群每年免疫3到4次口蹄疫疫苗。

每年4月中旬母猪群进行一次乙脑免疫。

每年9月中旬母猪群免疫一次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两价苗。

蓝耳病疫苗具有免疫抑制性,不建议免疫蓝耳病疫苗。

疫苗注射前准备

猪只准备:严格按照免疫程序的日龄执行,特殊情况需要推迟的需留档备案,日后做好补免。猪群群体发烧或腹泻等,先治疗,恢复健康后再接种疫苗。

器具准备:注射用具要清洁与消毒,针头要锐利、畅通,并能与注射器凸嘴紧密接合。使用前检查针管有无破损,活塞是否匹配,密封橡胶垫是否老化等。

疫苗准备:检查疫苗保存温度并做好出库记录,检查疫苗的质量。

制定免疫程序的原则

考虑接种疫苗的实效性和可行性:确保免疫程序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

科学合理:免疫程序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制定。

最合适的首免日龄:根据猪群的健康状况和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

最少的接种次数: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疫苗接种,以减少对猪群的压力。

最合理的接种间隔时间:确保疫苗能够在猪群中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

考虑的因素

母源抗体干扰:在母源抗体水平高时不宜接种弱毒疫苗,应确定合适的首免日龄。

猪场发病史:根据猪场的发病情况和疫病流行特点制定免疫程序。

免疫途径:根据疫苗的类型和疫病特点选择合适的接种途径。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猪场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有效预防和控制猪场的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