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P采购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需求识别和申请
部门或员工识别所需的物料或服务,并提交采购申请(Purchase Requisition)。采购申请包括所需物品的详细描述、数量、期望交货日期等。
审批和确认
采购申请提交后,进入审批流程。管理层或授权人员审核申请的必要性和预算,并进行批准。
供应商选择与询价
根据批准的采购申请,采购部门选择合适的供应商,并向多个供应商发出询价单(Request for Quotation, RFQ),获取报价和交货条件。
供应商评估和选择
比较不同供应商的报价、交货时间和其他条件,评估供应商的信誉、质量和服务,最终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采购订单的创建和发出
根据选定的供应商和谈判结果,生成采购订单(Purchase Order, PO)。采购订单包括详细的物品描述、数量、价格、交货日期和其他条款,并将采购订单发给供应商。
订单确认和跟踪
供应商收到采购订单后,确认订单并安排发货。采购部门跟踪订单的执行情况,确保按时交货。
收货和检验
物料到达后,进行收货和检验。检查物料的数量和质量,确保符合采购订单的要求。记录收货信息,更新库存。
发票处理与付款
供应商发出发票,财务部门进行对账。核对发票、采购订单和收货记录,确认一致后安排付款。支付完成后,记录付款信息,更新财务记录。
此外,ERP采购流程还可以包括以下补充步骤:
采购计划:
制定采购计划以满足企业日常生产和经营所需,进行市场调研,了解市场行情,研究供应商等相关信息,并提交给负责部门进行审批。
采购询价:
基于采购计划,向供应商发送询价单,收集各家供应商的报价,并综合分析,选择最合适的供应商。
采购订单:
依据采购计划和采购询价结果,向供应商下发采购订单,并与供应商确认订单的内容和发货方式等细节。
收货验收:
将收货验收看作是采购管理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阶段,确认商品的数量和质量是否符合采购合同的要求。
入库管理:
收货验收合格的物资需要进行入库管理,包括入库登记、库存管理等。
供应商管理:
建立供应商管理制度,包括对供应商信息的登记、审核、评估等管理。
物流信息的追踪与管理:
采购订单的跟踪管理,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并进行采购订单的确认。入库管理,包括对物品数量、品质的检验等。
采购结算:
根据采购合同和供应商的供货情况,进行采购结算,包括付款和发票管理等。
这些步骤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ERP采购程序,帮助企业高效、精准地获取所需的物资和服务,以支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