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创业网-为互联网创业者服务

机加工程序怎么排

机加工程序的排程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先基准后其他

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这样可以确保后续加工的精度和稳定性。

先面后孔

当零件上有较大的平面可以作定位基准时,先将其加工出来,再以面定位,加工孔。这样可以避免在毛坯面上钻孔或镗孔时容易出现的钻头引偏或打刀的问题。

对于箱体和支架类零件,先加工用作定位的平面和孔的端面,然后再加工孔。这样可以使工件定位夹紧稳定可靠,利于保证孔与平面的位置精度。

先主后次

先考虑主要表面加工,再安排次要表面加工。次要表面加工常常从加工方便与经济角度出发进行安排。

次要表面和主要表面之间往往有相互位置要求,常常要求在主要表面加工后,以主要表面定位进行加工。

先粗后精

先粗加工,再精加工,有些时候中间还会有半精加工。这样可以逐步去除加工余量,提高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基面先行

用作精基准的表面,要首先加工出来。例如,轴类零件顶尖孔的加工,第一道工序一般是进行定位面的粗加工和半精加工,然后再以精基面定位加工其它表面。

热处理工序的安排

为改善工件材料切削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正火等),应安排在粗加工之前进行。

为消除内应力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退火、人工时效等),最好安排在粗加工之后,也可安排在切削加工之前。

为了改善工件材料的力学物理性质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如调质、淬火等)通常安排在粗加工后、精加工前进行。其中渗碳淬火一般安排在切削加工后,磨削加工前。

为了提高零件表面耐磨性或耐蚀性而进行的热处理工序以及以装饰为目的的热处理工序或表面处理工序(如镀铬、镀锌、氧化、煮黑等)一般放在工艺过程的最后。

检验工序的安排

除操作工人自检外,下列情况应安排检验工序:零件加工完毕后。

其他注意事项

上道工序的加工不能影响下道工序的定位与夹紧,中间穿插有通用机床加工工序的也要综合考虑。

先进行内形内腔加工序,后进行外形加工工序。

以相同定位、夹紧方式或同一把刀加工的工序最好连接进行,以减少重复定位次数、换刀次数与挪动压板次数。

在同一次安装中进行的多道工序,应先安排对工件刚性破坏小的工序。

根据以上原则,可以制定出合理的机加工程序,确保加工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加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