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生产的主要程序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原料预加工
将块状原料(如石英砂、纯碱、石灰石、长石等)粉碎,使潮湿原料干燥。
对含铁原料进行除铁处理,以保证玻璃质量。
配合料制备
根据产品的不同,配合料的组成略有区别。
将各种原料按比例混合均匀,形成玻璃的基础成分。
熔制
将配好的原料放入高温熔炉中,温度通常高达1500摄氏度以上。
在熔炉内,原料逐渐融化,形成均匀的无气泡的玻璃液。
熔制过程需要在严格控制温度和气氛的条件下进行。
成型
将熔制好的玻璃液转变成具有固定形状的固体制品。
常见的成型方法包括浮法、压延法等。
热处理
通过退火、淬火等工艺,消除或产生玻璃内部的应力、分相或晶化,以及改变玻璃的结构状态,以提高玻璃的性能和稳定性。
检验与加工
对成型后的玻璃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根据客户要求,对玻璃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如切割、研磨、压痕、打磨、刻蚀等。
精加工
在冷却后,玻璃需要进行精加工以达到所需的质量标准。
精加工包括切割、打磨、抛光和钻孔等步骤。
品质检验
完成精加工后,对玻璃产品进行品质检验是必要的。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尺寸检测、平整度检测、透明度检测等。
环保措施
将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分为可回收、不可回收和有害废弃物。
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制度,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和操作规范。
这些步骤构成了玻璃生产的基本流程,每个步骤都需要精确控制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