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进餐程序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时间安排
确定每日三餐的具体时间,例如早餐8:10-8:40,午餐11:10-11:40,晚餐16:20-16:50。
餐前准备
组织幼儿洗手,可以使用列队环节英文组织,唱儿歌分组洗手。
教师播放轻音乐,创设愉快轻松的进餐环境。
主班教师进行餐前介绍,如“Time for breakfast/lunch/dinner”,并带领幼儿唱歌。
餐具与食物准备
根据用餐人数和菜品数量准备充足的餐具,如碗、筷、勺、刀叉等。
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材,并进行适当的烹饪。
进餐过程
入座后,主人招呼开始进餐,取菜时不要盛得过多,吃完后如不够可再取。
关注幼儿的进餐心理健康,提供个性化的互动和支持。
培养良好的就餐习惯,如文雅进食、闭嘴咀嚼、不发出声音等。
餐后组织
做好餐后习惯的指导,如漱口、擦嘴等。
组织餐后活动,帮助幼儿放松心情。
注意事项
教育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如用筷子夹菜,用刀叉切食物等。
注意幼儿的进餐礼仪,如不拒绝不喜欢的食物,不显露出难堪的表情。
教师分工与指导
教师在用餐环节进行分工,明确各自职责,确保进餐过程有序进行。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制定出一个既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求,又能提高进餐效率和质量的良好进餐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