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工伤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及时报告工伤事故
职工发生伤亡事故后,用人单位应当立即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工伤保险经办机构报告,并填报《事故伤害报告表》。同时,应在伤亡事故发生或职业病确认诊之日起30日内填表写并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和首诊病历本、旁证材料、身份证等有关材料。如果用人单位未参加工伤保险,还应提交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复印件或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出具的查询证明。
职工或直系亲属申请
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期限申请认定,职工或直系亲属可在伤亡事故或职业病确诊之日起一年内直接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受理与初步审查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接到申请后,会在1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如果申请材料不全,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当场或在7个工作日内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材料。
调查取证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会就事故原因、责任划分等进行调查,必要时会向事故发生地、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了解情况。
作出认定决定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需在受理申请后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如果涉及职业病,需提供由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职业病的认定流程会更为细化。
工伤鉴定
在工伤认定后,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由本人或用人单位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关材料,如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劳动能力鉴定按照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分为1级(最重)到10级(最轻)。
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工伤职工可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如医疗费用报销、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等。
建议
及时报告:用人单位应在事故发生后尽快报告工伤,以尽早启动工伤认定流程。
准备齐全材料:申请工伤认定时,确保提交的材料完整且真实,以便加快审核过程。
了解时限:注意申请工伤认定的时限,避免错过申请时间。
咨询专业机构:如有疑问,可以咨询专业的法律或劳动保障机构,以确保流程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