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创业开小公司的政策,以下是一些关键点:
社会保险补贴
对小微企业招用毕业年度和离校2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与之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给予最长不超过1年的社会保险补贴,不包括高校毕业生个人应缴纳的部分。
对招用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以及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单位,按其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给予补贴。
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
对小微企业在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前1年内新招用符合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的人员数量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人数10%(超过100人的企业达到5%),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无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等违法违规信用记录,经办金融机构根据企业实际招用人数合理确定创业担保贷款额度。对还款积极、带动就业能力强、创业项目好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到期后可继续申请贷款及贴息支持,累计次数不超过3次。政策标准:最高不超过400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2年,财政部门按照实际贷款利率50%给予贴息。
一次性创业补贴
法定劳动年龄内首次领取小微企业营业执照(2013年10月1日以后登记注册)、正常经营12个月以上,申请补贴时连续在创办企业缴纳职工社会保险费不少于6个月(其中补缴社会保险费不得超过3个月)的创业人员(法定代表人)、离岗或在职创业的乡镇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创造就业岗位多少发放不同标准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每名创业人员、每个企业只能领取一次。补贴标准:吸纳符合“一次性创业岗位开发补贴”政策规定条件人员5人以上(不含),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为3万元。吸纳符合条件人员3(含)-5人(含)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为2.4万元。未吸纳或吸纳符合条件人员3人以下的,一次性创业补贴标准为1.2万元。
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政府可以给予免征或减免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税种的优惠政策。对于投资特定行业的企业,政府也会给予税收优惠,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这些政策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
融资优惠政策
不少金融机构推出一批信贷业务,为创业者提供融资支持。还有一些政府支持的创投机构,可以投资支持具有创新性、成长性的企业。通过这些机构,创业者可以获得更加灵活、低成本的融资方式,从而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难度和成本。
土地、用电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优惠政策
一些城市或地区的政府为了吸引企业在当地投资兴业,会给予一些土地、用电等基础设施方面的优惠政策。比如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享受土地出让金减免、水电气价格优惠等政策。这样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用地、用电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特定行业的优惠政策
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金融服务业等行业,政府会推出相关的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发展这些具有战略性的新兴产业。政府还会通过一些项目扶持、技术支持等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支持。
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
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落实鼓励残疾人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以及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等现行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经营场所安排等扶持政策。
提供小额担保贷款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初期多是开办中小企业,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政府提供小额担保贷款,以支持创业者。
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对创业者提供职业培训是提高创业者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鼓励支持更多高校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这些政策旨在减轻小微企业的负担,提供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帮助创业者更好地启动和发展企业。建议创业者详细了解并充分利用这些政策,以降低创业风险,提高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