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创业网-为互联网创业者服务

18年创业板为什么跌

2018年创业板暴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估值偏高

创业板在2018年暴跌前,估值整体偏高。尽管创业板公司属于成长期企业,但其平均动态市盈率仍高达约50倍,远高于中小板的35倍和沪深300的18倍。过高的估值使得市场对其未来增长的预期变得不那么乐观,导致投资者信心减弱。

信息不对称

创业板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规范,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公众和投资者难以获得完整、及时、准确的信息,这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和投资者的投机心理,容易导致股价崩盘。

大股东减持

创业板公司的大股东和高管持有的股票在特定时期解禁,他们纷纷减持股份。这种减持行为增加了市场对未来业绩不确定性的担忧,导致投资者信心下降,进而引发股价下跌。

商誉减值

2014-2016年是创业板并购重组的高峰期,形成了大量商誉。这些商誉的业绩承诺期一般在2-4年,因此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面临减值风险。商誉减值可能直接导致企业利润大幅下降,从而影响股价。

解禁潮

2018年8月,创业板迎来了解禁潮,大量股票解禁上市流通。这种供给增加导致市场供需失衡,股价承受巨大压力。

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

市场整体处于弱势震荡格局,投资者情绪较为谨慎。资金从高估值的科技股转向低估值的顺周期板块,导致创业板失血严重。

技术面调整需求

创业板指在前期反弹后,技术指标进入超买区间,存在技术性回调压力。此外,日线级别的顶背离信号也引发了投资者的抛售行为。

外部因素

科创板的消息和预期也对创业板产生了分流和压制作用。科创板在交易制度、企业选择和上市数量上的优势,使得部分资金从创业板转移到科创板。

综合来看,2018年创业板暴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高估值、信息不对称、大股东减持、商誉减值、解禁潮、市场情绪和资金流动、技术面调整需求以及外部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最终导致了创业板指数的大幅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