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的葬礼程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初终
老人临终前,需剃头、沐浴、穿衣。
儿女忌扶尸而哭,更不得将泪水浸滴于遗体。
即时需有子女亲属在大门外烧“引路钱”。
老人初终后,需从炕上或床上移至地上,通常用门板或棺盖头外脚内停尸,以公鸡缚之灵下守丧,两旁以麦草铺地,孝子开始守灵。
讣告
遗体停放妥当后,子女分别告知亲友乡邻,女请娘家,男请舅家。
入殓:将遗体安置于棺木中的仪式,又叫转板。入殓时,棺底除铺褥子外,通常均要铺以大红色棉布,然后将遗体移入,使遗体在安葬过程中保持稳定。入殓一般都在出殡前夜举行,此时忌吵闹、哭泣,讲究在夜深人静时完成。
成服
家属去世,从报丧起,死者的儿子(俗称孝男)就必须服重孝而出。其他亲属的孝服则可稍迟。
孝男(包括养子、继子、女儿、侄、侄女)需用粗麻布制成宽大的孝袍,不逢边,不订扣,用同质布条挽结。头戴背部直拖到地上的“搭头”,一并用麻线系腰。布鞋要用白布缦裹,一般是第一个老人去世缦裹一半,到第二位老人去世时,整鞋全部缦裹。
领羊
领羊是庆阳人家祭祀祖先的一种方式,具有神秘色彩。逝者的女儿买一只羊,带到灵堂前进行祭奠回奉。用热水浇灌于羊身,羊因突如其来的刺激而浑身哆嗦一下,标志着领羊仪式的完成。这只羊最终由前来吊唁的宾客吃完。
出殡和下葬
起灵时,由长子将灵前多日供奉的纸灰瓦盒对准棺头摔碎,称为“摔纸盆”。
孝子们扯纤恸哭,长孙手持“引魂杆”在灵柩前引路,吊唁的亲友则紧随其后,一同前往坟地。
下葬仪式有道士、风水师协助,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由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
烧七
下葬后,亲友每七天去墓地看望并烧纸钱,一共去七次共四十九天。还有类似的叫魂、烧纸钱等活动,称为“做七”。
全山
本是安葬后第三天,所有孝子上坟为亡者修阴宅划院落,最终完成安葬仪式的一道程序。但近几十年来,多数在安葬的当天下午即行全山仪式,甚至有的在安葬完返回半路即折回坟地全山。全山时,孝子要用麻绳将坟冢拉刷整齐,并拉出坟院范围,四角以五谷杂粮纸包埋记,所有孝子左三圈、右三圈为亡者踏。
这些程序体现了庆阳地区丰富的丧葬文化和传统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的殡葬方式如火葬、树葬、花葬等也在逐渐被接受和推广,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