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处理工伤离职程序时,建议遵循以下步骤:
完成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确保已经完成了工伤认定程序。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应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提出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直接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在工伤认定后,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以确定劳动者的伤残等级,不同等级对应不同的赔偿标准。
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关系
在未获得合理赔偿前,不要贸然主动辞职,因为主动辞职可能会丧失部分权益。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劳动关系,明确提出工伤赔偿诉求,包括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补助金、医疗补助金、就业补助金等各项费用,并签订书面的解除劳动关系协议,明确约定赔偿的支付方式和时间节点。
提前通知用人单位
根据《劳动合同法》,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保留证据
在整个过程中,保留所有与工伤和离职相关的证据,包括医疗记录、工伤认定决定书、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记录等,以便在需要时提供证明。
办理离职手续
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申请劳动仲裁
如果用人单位拖延不给办理离职手续,可以提前一个月提出书面通知,即使单位不盖章也没有关系,一个月之后自动生效。如果单位仍然不配合,可以通过申请劳动仲裁解决。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在工伤离职过程中,劳动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建议在处理此类事务时,咨询专业的法律人士,以确保每一步都符合法律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