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创业网-为互联网创业者服务

法院立案怎么执行的程序

法院立案执行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申请执行条件审查

申请或移送执行的法律文书已经生效。

申请执行的法律文书有给付内容,且执行标的和被执行人明确。

义务人在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期限内未履行义务。

属于受申请执行的人民法院管辖。

申请执行应当在执行时效内提出。

材料接收与处理

申请人需提交完整的申请执行书和相关材料。

人民法院立案部门接收材料,出具书面凭证并注明收到日期。

如材料不符合要求,法院会一次性书面告知在指定期限内补正。

立案决定

对符合法律规定的申请执行,应当当场予以登记立案,移交执行机构执行。

对当场不能判定申请执行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应当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

执行通知与财产查控

立案成功后,法院会通知被执行人报告财产状况。

通过执行网络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存款、网络银行账户、证券、股权、不动产、机动车辆、保险理财等财产进行全面查控。

执行方案制定与实施

执行实施案件立案后,执行机构发现不符合申请执行的受理条件,裁定驳回执行申请。

执行法官会根据查控到的财产情况及申请人提供的财产线索,制订执行方案,制作裁定书、协助执行通知书,要求相关单位协助查封、扣押、冻结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并启动财产处置措施。

财产处置与执行结案

被执行人有银行存款的,法院可直接划拨到法院账户,支付给申请执行人,执行结案。

被执行人没有足额银行存款的,法院会采取扣留提取、查封、扣押、冻结、拍卖、变卖等措施,处置被执行人的其他财产。

执行结案

法院一般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执行结案。

执行异议与复议

当事人对执行行为有异议的,可以向执行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对异议不服的,可以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

以上是法院立案执行的基本程序,具体操作中可能还会遇到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进行处理。建议在申请执行前,咨询专业律师以获取更详细的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