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程序框架的编写可以参考以下步骤:
策划内审
根据内审程序,制定年度计划,明确内审月份。
组建内审组
指定内审组长和内审员,内审员应经过培训并取得内审员证书。
制定内审计划
质量负责人应制定内审计划,内容包括审核范围、审核准则、审核日程安排、参考文件和审核组成员的名单及分工安排。
编写检查表
检查表是内审员的重要工具,根据分工提前编制,内容包括文件检查表和现场检查表。文件检查表依据相关体系文件等评审要求,核查体系文件的符合性;现场检查表依据策划重点编制,明确检查内容和方法。
召开首次会议
会议由公司领导、内审组成员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审核组长主持,介绍审核目的、范围、依据、方式、组员和内审日程安排及相关事项。
现场审核
内审员根据检查表进行现场审核,记录不符合项或观察项。
召开末次会议
审核结束后,召开末次会议,讨论审核结果,报告不符合项和观察项,并提出纠正措施。
编写报告
内审结束后,编写内审报告,内容包括审核目的、范围、依据、审核过程、发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跟踪审核
对不符合项和观察项进行跟踪审核,确保纠正措施得到有效实施。
审核前的调查(可选):
在审核开始之前,主导内审的人员应针对审核的目的与要求,做一些调查与信息的收集,使后期内审更加有针对性与目的性。
确定内审人员(可选):
注意交叉评审,避免自己审核自己。
内审项目的重审讨论(可选):
检查表出来之后,内审组再一次进行集合评审检查表的内容,剔除多余与重复的审核内容,补充不足之处,批注重点等。
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可选):
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在组织适当管理层的支持和监督下,做好与外部审计的协调工作。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编写出一个完整的内审程序框架,确保内审工作的有效性和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