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物业公司的正常程序如下:
收集证据
收集物业未履行职责或存在侵权行为的相关事实证据,例如环境卫生差的照片、保安未尽职的监控视频等。
保存与物业签订的服务合同,以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收集物业收费单据等能证明双方存在服务关系的材料。
明确诉求
确定自己要求物业承担的责任,如赔偿经济损失、恢复服务原状等。
书写起诉状
写明原告(自己)和被告(物业)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地址等。
阐述诉讼请求,清晰明确自己希望法院判决的结果。
陈述事实和理由,将收集的证据融入其中,说明物业存在的问题及应承担责任的依据。
确定管辖法院
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应该由被告住所地和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
提交起诉材料
将起诉状和证据副本一并提交给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一般是物业提供服务的小区所在地法院。
按照法院要求缴纳诉讼费用。
法院审理
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会进行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会出具立案通知书,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
被告在收到起诉状副本后,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法院会安排开庭时间,并提前通知当事人。
开庭审理
在庭审过程中,原告需陈述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并提交证据。
被告需进行答辩,并提交证据。
法院会进行证据出示与质证、法庭调查和辩论等环节。
宣判与执行
法院在审理结束后,会作出判决。
如果判决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需按照判决履行义务。如果被告不服判决,可以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法院提起上诉。
在整个起诉过程中,要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积极配合法院的审理工作。建议在起诉前尝试与物业公司协商解决,以节省时间和经济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