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子程序的编写方法主要依赖于所使用的编程软件和PLC类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编程软件中编写子程序的步骤:
WPLsoft
主程序放在子程序前面,主程序以`FEND`结束。
在`FEND`之后编写子程序,子程序开始给出地址指针,例如:`CALLP1`、`CALLP2`。
子程序中的指令如`LDM0`、`ANDM1 OUTM2`、`LDM3`、`ORM4 OUTM5`等。
ISPsoft
子程序做成功能块,通过调用功能块来实现。
西门子PLC
在“编辑”菜单中选择“插入”_“子程序”或在程序编辑器视窗中单击鼠标右键选择“插入”_“子程序”。
子程序可以定义16个IN、OUT参数,使用局部变量表定义参数。
可以通过右键双击指令树中的子程序图标,选择“重新命名”修改名称。
三菱PLC
在程序组中创建一个新的程序或选择一个已有的程序作为子程序的容器。
在编辑界面中编写子程序的具体功能,添加和连接各种指令和功能块。
使用返回指令(如`RET`)确保子程序执行完毕后返回到主程序或其他调用位置。
台达PLC
使用LD(ladder diagram)编程语言编写子程序。
创建程序文件,编写主程序和子程序,使用`CALL`指令调用子程序,使用`RETURN`指令返回主程序。
S7-200PLC
定义输入参数、输出参数和内部参数,指定参数类型和名称。
参数传递方式包括按值传递和按引用传递。
建议
命名规范:为子程序取有意义的名称,便于理解和维护。
结构化编程:将程序分成几个功能块,每个功能块负责特定的功能,便于调试和维护。
注释:在关键地方添加注释,说明子程序的功能和作用。
代码复用:将常用功能写成子程序,提高代码复用性,减少重复代码。
参数管理:合理定义和使用参数,确保子程序的正确性和效率。
通过以上步骤和建议,可以有效地编写和维护PLC子程序,提高程序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