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馕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但较为可信的有以下几种:
源于古代中亚的游牧民族时期:
馕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中亚的游牧民族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汉朝开创丝绸之路时,往来的商旅们便带着馕充饥,经数月也不会发霉变质。据考证,“馕”字源于波斯语,流行在阿拉伯半岛、土耳其、中亚细亚各国。
由牧羊人发明:
相传很久以前,在炎热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一个叫吐尔洪的牧羊人被太阳烤得浑身冒油,实在受不了,把老婆放在盆里的一块面团顶在头上,像戴毡帽一样严严实实扣在了头上。面团凉丝丝的十分舒服,不多时,头顶上的面团被太阳烤的十分热,结成像面饼一样的硬块。这时吐尔洪脚下被一条红柳根拌了一下,头顶上的面饼摔在被太阳烤的炙热的地上,香味儿越来越浓,布满了前后左右。吐尔洪随手捡起一块儿碎饼,放进嘴里细细品味,外焦里嫩,香脆可口,非常好吃。吐尔洪想天不是每天都晴的,在没有太阳的时候想吃这种面饼应该怎么办呢,于是他在自家院里,挖了一个大坑,四壁用黄泥抹实,在中间烧起红柳根,等炭火通红时,把和好的面团贴到四壁上,不一会儿就面饼就香味四溢了,这就是新疆馕的来历。
由伊斯兰教传入:
维吾尔族原先把馕叫做“艾买克”,直到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后,才改叫“馕”。
综合以上信息,新疆馕的来历可能与古代中亚的游牧民族时期有关,最早可能是由牧羊人发明,后来逐渐演变成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形式,并且名称也经历了从“艾买克”到“馕”的演变过程。馕作为一种适应干旱少雨气候条件的食物,是新疆绿洲农耕土著民族发明创造并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