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工伤程序确实有一定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关系证明:
工伤认定需要证明伤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劳动者,特别是建筑工人和临时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这使得证明劳动关系变得困难。劳动者可能需要依靠工资流水、工友证言等间接证据来证明劳动关系,但这些证据往往不够充分,可能导致工伤认定申请被拒绝。
材料准备和程序繁琐:
工伤认定需要提交一系列材料,如工伤认定申请表、身份证明、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等。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要求和期限,对于不熟悉法律程序的人来说,这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
工伤认定标准模糊:
工伤认定的标准有时比较模糊,例如“上下班途中”、“因工外出期间”等情况,不同地方的社保部门可能有不同的理解,这增加了劳动者维权的难度。
用人单位不配合:
有些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可能不会主动申请工伤认定,导致劳动者或其家属需要在一年内自行申请,这增加了申请人的负担和时间成本。
法律诉讼:
如果劳动者无法通过其他方式证明劳动关系,可能需要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来确认劳动关系。这一过程可能非常复杂,需要经历一审、二审甚至再审,耗时较长,且结果可能不确定。
赔偿纠纷:
即使工伤认定成功,劳动者还可能面临用人单位对赔偿金额或结果的异议,需要通过劳动仲裁或诉讼来解决。
综上所述,走工伤程序确实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劳动者或家属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证据准备。建议劳动者在发生工伤后,及时咨询专业律师或相关机构,确保按照法定程序和要求准备材料,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