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文中撰写干预程序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干预目标
明确、具体且可操作的目标,例如“降低学生的焦虑水平”或“提高学生的自尊心”。
干预对象
指出受心理干预影响的对象,通常是学生。
干预内容
描述干预的核心内容,如心理调适、认知重塑、情感疏导等,确保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干预方法
说明将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干预,例如个体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心理课程等,根据干预对象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方法。
干预时长
设定科学和可行的干预时长,充分考虑干预效果和对象需求。
干预效果评估
在干预前后分别进行评估,使用心理测量得分、受试者主观感受等指标。
干预措施
详细描述每组的干预措施,包括干预内容、方法、执行者及增加依从性的方法。若涉及药物干预,需说明药物来源、剂量、剂型、时间、施加途径、频次与间隔时间。若为疗法,则需介绍疗法的出处、施加等级与方法、疗程等。
实验流程图
对于复杂的干预过程,建议附上实验流程图,以便读者理解试验过程。
理论依据
解释选择这些干预措施的理论依据,说明它们是如何基于现有理论或研究证据得出的。
干预措施的形成过程
描述干预措施的制定过程,包括初步设想、专家咨询、小组讨论等环节。
对照组设置
设立对照组,确保其具备与试验组对等的一切因素,除了研究因素外,并详细描述对照组的措施。
研究设计与方法
明确实验类型、抽样方法、分组方法、样本量计算、纳入和排除标准等。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干预程序在论文中清晰、完整且具有说服力。在撰写时,注意使用鲜明的层次感,描述每个步骤之间的顺序和关联,使读者能够一目了然地理解干预方案的各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