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走司法程序的赔偿流程如下:
确认劳动关系
如果没有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需要通过劳动仲裁委员会或人民法院来确认。
工伤认定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后,用人单位应在30日内向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用人单位未提出申请,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1年内直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发生工伤后,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劳动仲裁程序
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书拿到后,如果用人单位不主动赔偿,职工需要进入劳动仲裁程序。提起仲裁申请的时限为收到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后60日内。
法院审理程序
如果对劳动仲裁裁决不服,可以在15日内起诉到人民法院。
执行程序
仲裁或者判决生效后,如果用人单位不支付赔偿费,可以依据生效法律文书向法院执行局提起执行申请,由法院执行。
申诉程序
对生效判决不服的,可以申请启动再审程序,但这一般很难。
建议
及时行动:工伤发生后应尽快采取行动,包括报告工伤、申请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
收集证据:确保收集和保存所有与工伤相关的证据,包括医疗记录、劳动合同、工资单等。
咨询专业律师:在处理复杂的司法程序时,建议咨询专业律师,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确保工伤职工在司法程序中获得应有的赔偿。